最近收到好多粉丝私信,说自己在网上申请贷款时明明签了电子合同,结果钱迟迟不到账,急得直挠头。这合同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?会不会被反咬一口要还款?今儿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事儿,看完保准你心里透亮。
大伙儿先记住这个关键点:合同生效≠必须放款!就像咱去超市买东西,扫码付款算合同成立,但要是货架空了给不了货,商家肯定得退钱对吧?网贷其实也这个理儿。
《民法典》第679条写得明明白白: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,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。翻译成人话就是——钱没到你卡上,这合同压根没活过来!
有些平台会在合同里埋"地雷条款",比如"本合同自签署时生效"之类的。但别慌!这种条款要是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,那就是废纸一张。上个月刚有个案例,杭州互联网法院直接判了这类条款无效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遇到这种情况先别急着跺脚,咱们得像侦探似的捋清楚原因:
这时候千万别当闷葫芦!照着下面五步走:
立马登录银保监会官网查平台资质,输入公司名称就能查到备案信息。要是查无此人,赶紧打110报警。
把电子合同、聊天记录、通话录音统统存好。有个窍门:用其他手机对着屏幕录视频,从打开平台APP到显示合同内容全程记录。
别怕麻烦,每天早中晚各打一次客服电话,记得要求书面回复。根据《征信业管理条例》,他们有义务在15个工作日内答复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说几个粉丝踩过的雷,大伙儿引以为戒:
干了十年金融纠纷调解的老张跟我说:"遇到这种事,先深呼吸三次再行动"。确实,慌乱中最容易出错。要是金额超过5万,建议直接找律师发律师函,很多平台看到红头公章就怂了。
最后提醒大伙儿:签合同前一定逐字逐句看条款!重点看这三个地方:生效条件、违约责任、争议解决方式。现在很多平台提供合同解读服务,不用白不用。
记住咯,钱没到账你就是大爷,该硬气时要硬气。但千万别干删除APP、拉黑客服这种傻事,留好沟通渠道才能掌握主动权。有啥拿不准的随时来问我,咱一起见招拆招!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