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粉丝私信问我:“申请网贷没下款,但签了电子合同,这算生效了吗?会不会莫名其妙上征信啊?”说实话,这问题我也纠结过——毕竟合同都签了,钱却没到手,总感觉心里不踏实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透,从法律效力、征信规则到应对方案,手把手教你看懂这些藏在手机屏幕里的“文字游戏”。
先说结论:只要双方完成电子签名,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!哪怕钱没到账,这事我也专门查过《电子签名法》和《民法典》——第十四条写得明明白白,电子合同和纸质合同具有同等效力。
不过这里有个关键点:合同生效≠必须放款。举个例子,上个月小王在某平台申请3万额度,签完合同才发现利率超高,想取消却被告知“合同已生效”。其实平台这时候有两种可能:
① 合同里明确写有“以实际放款为准”的条款
② 平台超过约定时间30天未放款
③ 签约时存在身份冒用等欺诈行为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先说结论:单纯没下款不会上征信!但注意这三种特殊情况:
上个月有个真实案例:小李在某消费金融平台签约后,发现要收800元“风险评估费”。他直接卸载APP,结果三个月后收到催收短信,征信报告上竟然显示“待处理业务逾期”!后来才知道合同细则里写着“签约即产生服务费”。
别管能不能下载,先手机截图+录屏!特别是包含签约时间、双方权利义务的页面。去年有个粉丝就是靠录屏证据,成功让平台撤销了征信记录。
记得通话要录音!某平台客服曾口头承诺“不影响征信”,结果半年后用户买房贷款被拒。最后靠通话记录才维权成功。
推荐两个官方渠道:
①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
② 各银行网点自助查询机
重点看“查询记录”和“信贷交易明细”,发现异常立即申诉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如果平台存在虚假宣传或违规收费,直接向银保监会投诉。有个真实案例:某平台合同里藏着“征信报送条款”,法院最终判定格式条款无效,帮用户撤销了不良记录。
金融法律顾问张律师提醒:“签字前务必做到三查”
✅ 查合同第5-8条的违约责任
✅ 查附件里的费用明细
✅ 查文末的征信授权条款
最后给大家吃颗定心丸:正规平台在没放款的情况下,既不会乱收费,也不会乱报征信。但要是遇到那种签约就要收“砍头息”的,赶紧跑!记得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,网贷套路千万条,守住征信第一条!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