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数据隐私保护趋严,越来越多的网贷平台开始探索“去大数据化”的审核模式。本文深度剖析抵押贷、社保公积金贷、亲友担保等5类新型信用评估体系,揭秘那些不依赖用户画像却能精准把控风险的借贷机构,助你在2025年快速匹配最适合的融资渠道。文中特别提醒:所有推荐模式均符合银保监会监管要求,请务必选择持牌机构。
最近跟做风控的朋友聊天,他提到个有意思的现象:现在很多网贷平台开始“反大数据”操作。是不是很意外?毕竟过去十年,大数据风控可是网贷行业的命门啊。
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,现在用户数据获取越来越难。去年某头部平台就因为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被罚了800多万,再加上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实施后……(停顿)大家应该都注意到,现在申请贷款时,很多平台连通讯录都不再强制读取了。
上周陪朋友去办车抵贷,整个过程让我大开眼界。工作人员就看了行驶证和保险单,30分钟完成授信。他们负责人说:“我们现在更关注资产流动性,只要抵押物足够优质,连征信报告都可以选择性提供。”
这类机构主要分两种: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(思考)可能有人会问:社保数据不算大数据吗?其实这类贷款只验证三个核心点:
比如民生银行的“社保e贷”,全程不需要授权查询网购记录、社交数据等,特别适合注重隐私的上班族。
某地方银行最近推出的“亲情贷”很有意思,借款人需要提供:2位担保人(至少1位直系亲属)+家庭资产证明+收入流水
风控总监透露,这种模式坏账率反而比纯线上贷款低1.2个百分点,因为亲情连带责任会产生强大的履约约束力。
做生意的朋友注意了!现在像网商银行的“订货贷”,只要你能提供:
① 供货合同
② 历史交易流水
③ 下游企业资质
哪怕没有抵押物,也能获得最高300万授信。
在浙江某试点县,村民凭土地承包权证+养殖档案就能贷款。这里有个关键点:他们建立了三级评议制度(村委会+乡镇干部+金融机构),完全依靠实地考察而非数据模型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和某城商行产品经理深入交流后,他画了张趋势图给我看(手指虚点状):未来信用评估将回归金融本质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更关注借款人的:
举个具体例子,某平台新推出的“工薪宝”产品,重点验证:
虽然新模式有优势,但也要注意:① 看清放贷资质:所有合法机构都能在银保监会官网查到
② 警惕前置费用:正规平台不会要求支付“风险评估费”
③ 比较资金成本:年化利率超过24%的建议直接pass
(停顿)最后提醒大家,不管哪种贷款方式,量入为出才是根本。最近遇到个案例,客户同时申请了5家机构的贷款,结果因为多头借贷被系统风控拦截,这就得不偿失了。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