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老铁在后台问我,要是网贷被判还款后拖着不执行,真会被抓去坐牢吗?今天咱们就来唠透这件事。其实法院判决不是儿戏,从冻结账户到限制出行,从查封房产到影响子女,拒不执行的后果远超想象。更扎心的是,有些处罚根本不用等法院出手,系统自动就能让你寸步难行...
先说个真实案例:去年杭州有位哥们,欠了网贷平台8万块。法院判还款后,他偷偷把名下宝马过户给亲戚,结果被查实属于恶意转移财产,不仅车被追回,还额外吃了5万罚款。这波操作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要是真没钱还怎么办?其实法院会核查银行流水、社保记录、消费记录等二十多项数据。去年北京就有个案例,当事人声称月薪3000,结果法院发现他每周都去高端会所消费,最终被认定具有还款能力。
除了常见的限制高消费,这些隐藏影响更值得注意: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更可怕的是现在的信用联合惩戒系统,去年刚升级的版本接入了58个部门的数据。有个做生意的老哥跟我说,就因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,去税务局领发票都被限额了。
如果确实遇到还款困难,可以试试这些合法途径:
去年苏州有个案例特别典型:借款人通过提交医疗证明和失业证明,成功将8万元债务分期60个月偿还,每月只需还1300多块。
现在法院玩起高科技可厉害了:
最绝的是某地法院的失信彩铃,只要拨打被执行人电话,就会听到"您拨打的机主已被列入失信名单"的提示音,这社交性死亡谁能顶得住?
如果真的已经收到执行通知,这三件事千万不能做:
有个补救措施很多人不知道:主动联系法院缴纳执行保证金,通常缴纳标的额10%-30%就能暂缓强制执行程序。去年有统计显示,主动缴纳保证金的案件,后续达成和解的概率高达78%。
说到底,面对法院判决最忌讳的就是赌气硬扛。现在信用惩戒网越织越密,从共享单车押金到小区门禁权限,失信带来的不便正在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。还是那句话:诚信走遍天下,失信寸步难行,与其想着怎么逃避,不如早做规划合法应对。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