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收藏市场里老钱币热度飙升,不少朋友翻箱倒柜找家里压箱底的旧钱,结果发现十张里倒有八张是仿品。上周我还碰到个藏友,花大价钱收的袁大头,拿放大镜一照连齿纹都对不上。今天就和大家唠唠,怎么用肉眼就能看出老钱的真假门道,特别是家里有祖传银元铜板的可得仔细看,说不定您家抽屉里就藏着宝贝呢!
咱们先搞懂造假者的套路,他们最爱在三个地方动手脚:材质配比、铸造工艺、做旧痕迹。比如说真银元含银量89%,现在高仿能做到87%,但声音听起来就差了那么点意思。有次我在古玩市场,亲眼见老师傅拿着两块银元互相敲,'叮——'的一声就摇头:"这动静跟敲铁片似的,还想蒙我?"
真老钱的包浆是层层叠叠长出来的,就像剥洋葱似的能看出层次感。您试着用软布擦擦看,假货的包浆要么一擦就掉,要么死板得跟刷漆似的。记得上个月有个网友发图问诊,他那枚铜钱的绿锈居然能整片揭下来,这不典型的化学做旧嘛!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拿银元举例,真品轻敲后的余音能持续3秒以上,带着点颤抖的金属回响。教您个绝招:把银元放在指尖平衡,用另一枚轻敲边缘。仿品要么声音发闷,要么'叮当'两声就戛然而止,跟敲不锈钢碗一个动静。
真品钱币的误差控制在0.1毫米内,特别是机制币的齿边。准备个20倍的放大镜,数数边齿数量对不对。比如袁大头标准是170个齿,很多高仿做到168个就露馅了。有回帮朋友看货,发现齿槽里居然有现代机床的拉丝痕迹,这造假也太不走心了。
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标准是26.8克,现在高仿能做到26.5克,但您要是遇上25克以下的,八成是镀银的铜芯货。建议备个珠宝秤,很多地摊货一上秤就现原形。
重点看字口、图案转折处这些精微部位。真品雕刻力道透骨,笔画转折干净利落。现在电脑扫描虽然能复刻外形,但那种匠人手工修整的痕迹仿不来。上周见到枚假币,'圆'字里的方框居然有激光雕刻的焦痕,这破绽也太明显了。
要是肉眼拿不准,就得请专业设备上场了。比如用光谱仪检测金属成分,或者用超声波测厚度分布。不过这些方法成本高,普通藏友可以找当地钱币学会的免费鉴定日。记住个诀窍:真币的金属结晶是自然生长的,假货的微观结构就跟压饼干似的。
钱币类型 | 常见造假手法 |
---|---|
袁大头 | 锌合金镀银、改刻年份 |
光绪元宝 | 树脂翻模、激光雕刻 |
民国铜元 | 电化学做旧、修补改刻 |
说到底,鉴定老钱既要懂技术也要接地气。多跑博物馆看真品,把手感练出来。下次再遇上'祖传银元',您就心里有底了。记住收藏界的金科玉律:宁可错过十个,不能错买一个。毕竟咱们玩收藏,玩的就是个去伪存真的乐趣嘛!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