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个朋友突然问我:"老张啊,你说这借钱的利息到底多少算高利贷?"说实话,这个问题还真把不少人绕进去过。今天咱们就唠唠这个事儿,从法律条文掰到实际案例,手把手教你识别借贷陷阱。看完这篇,保准你能像老会计打算盘似的,把利息算得明明白白!
先别急着算数,咱们得搞清楚国家划的那条红线。根据2020年新版《民法典》,年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四倍的,法律就不保护了。举个栗子,现在一年期LPR是3.45%,那四倍就是13.8%。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"那超过这个数算不算违法?"注意了,超过部分利息法院不支持,但整个合同不一定无效,这里头门道可多了。
咱们普通老百姓最容易被绕进去的就是利息算法,这里给大家拆解三种常见套路: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举个实际案例:小王借了5万元,约定月息3%,借期6个月。表面看利息是5万×3%×69000元,但采用等额本息还款的话,实际年利率高达63.8%,这可比四倍LPR高多了。
记得去年有个案子,老李借了20万,合同里写着月息1.5%,看着合法对吧?结果发现还要每月交2000元"风险管理费",加起来实际月息到了2.5%,这就踩了红线。
要是真遇到高利贷怎么办?别慌,记住这三步: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有个客户去年成功要回了多付的利息,关键就是他保留了完整的转账记录和聊天记录。法院最后判决按LPR四倍计算利息,多收的5万多块都退回来了。
与其事后补救,不如事前防范。这里给大家几个实用建议:
说到底,资金周转还是走银行、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这些正规渠道最靠谱。虽然审批严格点,但至少不会掉进高利贷的坑里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最后唠叨一句:借钱这事儿就跟走钢丝似的,得把眼睛擦亮了。记住法律给的这把保护伞,遇到问题别怂,该维权时就维权。毕竟咱们辛苦赚的钱,可不能白白喂了那些吃人的高利贷!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